日前,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在《新发病原体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单次滴鼻免疫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有效诱导产生针对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的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Single intranasal immunization with chimpanzee adenovirus-based vaccine induces sustained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lethal MERS-CoV infection)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稀有黑猩猩腺病毒AdC68为载体,研发了一种针对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的新型载体疫苗,在动物模型体内展示了很强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推动该疫苗的大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MERS-CoV是2012年在中东地区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MERS-CoV能够引发严重的人类呼吸系统疾病,截至目前已造成全球27个国家2374例感染,其致死率高达35%,目前尚无针对MERS-CoV的预防性疫苗和特效的治疗手段。
MERS-CoV表面Spike蛋白是病毒颗粒与细胞受体二肽基肽酶4(DPP4)作用的关键蛋白,也是MERS-CoV疫苗与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研究的热门靶点。此次报道的研究,利用一种稀有黑猩猩腺病毒AdC68为载体,搭载MERS-CoV表面全长的Spike蛋白,在转基因小鼠(hDPP4-KI)模型中,一次滴鼻免疫即可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完全预防小鼠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的疾病进展速度,解决了目前研发的MERS-CoV疫苗大多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注射的复杂程序问题。进一步的抗体分析表明,免疫动物血清中含有广谱高滴度针对MERS-CoV受体结合区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多克隆和单克隆中和抗体,能够有效阻断病毒与受体DPP4的结合,从而解析了其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和机制,为疫苗下一阶段进入大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做好了准备。
AdC68-S重组疫苗在hDPP4-KI转基因小鼠模型上的保护效果
近期,研究团队又在同一期刊在线发表题为“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抗体与疫苗进展”(Antibodies and Vaccines against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的综述文章。全面总结MERS-Co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比较和筛选最佳疫苗和抗体策略,积极推动预防和治疗手段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研发指向。
MERS-CoV及其相关中和抗体、疫苗研究时间轴
此次疫苗研究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东明课题组、美国爱荷华大学Stanley Perlman课题组共同完成。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贾雯旭、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博士生张超和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Rudragouda Channappanavar为并列第一作者。张林琦教授、周东明研究员、Stanley Perlma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次综述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徐九洋为第一作者,生命学院博士生贾雯旭、王鹏飞、张森燕参与了综述的整理撰写工作,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生命学院王新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的大力支持。
疫苗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80/22221751.2019.1620083
综述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80/22221751.2019.1624482
供稿:医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