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成果 > 科研速递 > 正文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学术活动 健康中国研究院 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
PLOS Climate|清华卫健学院研究生最新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对癌症发病风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气候变化对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影响研究仍然不足。在全球老龄化和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全面理解气候变化对癌症发病风险的影响对于肿瘤防控战略实施至关重要。

近期,清华卫健学院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PLOS Climate 杂志发表了题为《气候因素与癌症发病关联:覆盖 37 个国家癌症登记处与 33 种癌症的生态学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全球范围内绿地、降水量、太阳辐射及温度变化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发现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皮肤黑色素瘤对气候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文章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研究生汪浩文,通讯作者为卫健学院副教授纪思翰,共同作者包括国家癌症中心曾红梅研究员等。


研究发现

本研究基于全球行政地理区划,使用遥感技术获取人口加权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日均降水、日均地表温度、大气层臭氧浓度、太阳辐射等气候因素数据,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定期发布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数据,形成大型面板数据集。利用线性面板回归模型及分布式滞后项,经人均GDP、吸烟率及PM2.5调整,分析了各类气候因素在不同暴露滞后时段对不同癌症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全球主要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及性别差异。亚洲女性总体癌症发病率增速在研究时段(1998-2012年)内最高,同时出现逆年龄段高增长,45至59岁年龄段癌症发病率增速更快。

研究表明,多种癌症与气候因素存在显著关联。结直肠癌发病受到绿地的有益调控,肺癌发病率与绿地、降水、温度存在负相关关联,太阳辐照和绿地提升均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

研究还通过分布式滞后项分析了暴露滞后年份与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关联,结果显示绿地暴露的最大滞后效应普遍发生在暴露后的7-9年,而太阳辐照暴露的最大滞后效应发生在暴露后的4-6年,这反映了不同气候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时长的差异。

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气候因素的变化速率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


总  结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探究了气候变化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全球尺度上识别了前列腺癌、肺癌等气候敏感型癌症,并针对气候变化对癌症的影响滞后时间做出了研判,为癌症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证据支持。


>>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查看原文: